樸實的美味「餃子」 背後的故事離不開戰爭 | 台北夜市大搜索
2018年8月17日—東漢末年著有《傷寒雜病論》的醫學家張仲景在長沙做官,準備告老還鄉的冬天,看到許多流民飢寒交迫難抵酷寒,連耳朵都生了凍瘡,妙手仁心的 ...
《百年飯桌:吃飯不讀書,踩雷徒傷悲!鞭神老師的常民美食研究室》
餃子的發揚光大,離不開戰爭推波助瀾在台灣一般家庭或外食族大多把餃子當作一種「菜麵合一」的簡便主食,因為是有肉有菜有澱粉的一餐,但餃子其實不只是一種料理、一種填肚子的主食,在餡料選擇的象徵意義上更是庶民文化的積累,例如芹菜餡的餃子就是勤財餃,代表對財富的勤奮;韭菜餡即久財之意,祈求長久的財富;白菜餡指得是百財;酸菜是算財;魚肉餡就是年年有餘的餘財餃。餃子對北方人來說實有無可取代的意義。
相傳餃子古名「嬌耳」,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是被當作一種藥用食療品。東漢末年著有《傷寒雜病論》的醫學家張仲景在長沙做官,準備告老還鄉的冬天,看到許多流民飢寒交迫難抵酷寒,連耳朵都生了凍瘡, 妙手仁心的他想了個可以禦寒的食療方子:把羊肉與祛寒藥物放在鍋裡同煮,熟後撈出切碎,再用麵皮包成耳朵狀後下鍋煮熟讓大家分食,稱之為「祛寒嬌耳湯」。也因此每到秋冬之交的立冬以及過年要吃餃子就成為北方的習俗,代表人們對平安過冬的祝願;或許相對於氣候較溫暖的南方,既不會「凍耳朵」,吃餃子之風自然也就沒那麼盛行了。
三國魏明帝時期,張揖的《廣雅》提及形如月牙的食物「餛飩」;唐朝時又因餃子的背凸起、圓弧向下有如偃月形,稱之為「偃月形餛飩」;再往後到宋朝,當時所稱的「角兒」就是現代餃子的詞源了。有趣的是,也因餃子傳入了蒙古,因為餃子的蒙古語「Бууз」發音類似中文的「扁食」(buuz,亦有人直譯為「邊西」),在蒙古統治下的中國也多把餃子稱之為「扁食」,日後在中國南方流傳開來。另一方面, 有美食家認為,隨著蒙古帝國的四處爭掠,餃子也傳到了哈薩克而有了哈薩克餃子「manti (мәнті)」,以及到了俄羅斯變俄羅斯餃子「Pelmeni (Пельме´ни)」。本文節錄自:《百年飯桌》一書,鞭神老師(李廼澔)著,寫樂文化出版。[1]
References 百年飯桌 (www.books.com.tw)樸實的美味「餃子」 背後的故事離不開戰爭 | 台北夜市大搜索
《斷篇》:逢年過節吃餃子,霸佔北方餐桌的餃子背后有啥故事 ... | 台北夜市大搜索
【故事:寫給所有人的歷史】飄揚過海的B級美味,餃子的前世 ... | 台北夜市大搜索
【春天餐桌故事】手工餃子:想圓一個家,值得我們這樣耐心 ... | 台北夜市大搜索
專題報導明細 | 台北夜市大搜索
C2食光 | 台北夜市大搜索
說故事...除夕吃餃子不能數喔~~! | 台北夜市大搜索
【北方水煎包】饒河街觀光夜市美食推薦
到松山區饒河街觀光夜市該吃什麼呢?北方水煎包是很多人口碑推薦的好店家,位於饒河街夜市路中236號,建議大家若是有到饒河...